在政策重塑、科技突围与资本加速的多重交织下,中国医药行业正处于从“量的扩张”迈向“质的跃迁”的关键拐点。2024年,是医药产业分化与重构的一年——创新药逆势突围,仿制药承压转型,国际化成为增长引擎,AI技术深度融入研发体系,薪酬结构与人才格局亦随之重塑。
在当前市场及行业环境持续演变的背景下,薪酬管理在人才引进与配置中的核心作用日益凸显,亦成为企业实现降本增效的重要抓手。6008集团官网《2025行业薪酬白皮书》是企业优化人才管理策略,驱动人才选用育留的实用参考,让薪酬管理有据可依、有章可循。
覆盖七大热门行业
呈现多个维度数据
解析市场薪酬趋势
洞察行业发展态势
本期,我们以医药行业为切入点,对白皮书进行专业解读。
2025医药行业薪酬报告解读
一、医药行业发展趋势
2024年,中国医药行业在宏观经济波动与政策迭代的背景下展现出强劲的韧性。尽管医药制造业利润总额同比下降2.7%,但创新药、改良型新药及出海业务成为主要增长驱动。国产创新药获批数量达51款,其中First-in-class药物占比提升至14%,创新生态逐渐成形。
医保支付改革步入深水区,“按疗效付费”机制在肿瘤药领域试点,丙类目录首次开辟高值创新药通道。与此同时,集采范围从化药向中成药、生物药延伸,倒逼企业加速产品结构升级。创新药从上市到纳入医保的周期缩短60%以上,研发周期与商业化路径正被系统性重塑。
AI与数字技术的引入正在深刻改变行业研发范式。晶泰科技利用AI大模型实现新分子设计效率提升5倍,DeepSeek病理筛查准确率高达98%,研发成本降低40%。技术浪潮下的“智造+智研”模式,使中国药企在研发效率上已达欧美企业的六倍。
二、医药行业招聘趋势
随着行业转向创新驱动,企业招聘重心从传统销售、生产岗位,向研发、临床及注册报批等高技术环节转移。MAH制度下的产能共享模式普及,催生大量项目型岗位与外包需求,临床CRO、注册咨询、药物警戒等细分领域持续扩容。
国际化进程的加快使人才结构更具全球视野。药企在北美、欧洲设立研发与BD中心的同时,开始青睐具有跨国项目经验和英语科研能力的候选人。NewCo合作模式的兴起,使拥有“产品+资本+国际资源”复合能力的人才成为争夺焦点。
此外,智能制造、四代测序、制药自动化等领域的人才需求激增。智能工厂落地推动“医工融合”趋势明显,机械工程师、数据科学家与药学博士的协同成为研发创新的新范式。
三、医药行业涨薪率
从薪酬走势来看,医药行业进入“理性增长期”。2022年平均涨薪率为8%-10%,2023年回落至6%-8%,2024年进一步收窄至3.4%-4.6%。整体增速放缓,但高精尖岗位依然保持强劲涨幅。

在行业整体利润承压的背景下,企业更注重“以效定薪”,绩效与项目成果成为调薪关键指标,研发环节的成果导向薪酬体系逐渐普及。
四、医药行业人才招聘趋势
医药企业的用人逻辑正从“岗位导向”转为“能力导向”。技术复合型人才成为市场主流,尤其是具备AI算法、数据建模、临床设计与国际注册经验的科研人员,受欢迎程度显著提升。
高校合作与产业联合培养模式加快落地,企业倾向于提前锁定潜力型科研人才,推动“实训+科研”融合。与此同时,医药出海趋势带动国际商务与合规岗位需求上升,懂药政、懂市场、懂跨境合规的综合型人才成为新稀缺。
五、医药行业热门职位薪酬
2024年,医药行业热门职位薪酬结构呈现明显梯度。薪酬重心正逐步从市场端向研发端迁移,反映出行业由“营销驱动”向“创新驱动”的转型逻辑。

六、医药行业应届生薪酬
应届生起薪呈现学历与技术壁垒双重分化。一线城市博士毕业生月薪75分位达29,000元,是硕士的2倍、本科的3倍以上,研发类岗位高学历门槛进一步推升起薪。

二线城市中,大专与硕博毕业生薪酬差距维持在1.5-2倍,企业在招聘中更倾向支付溢价吸纳具备科研或创新能力的高学历人才。
总体来看,研发端薪酬持续提升,生产与销售端则趋于稳定,反映出医药行业的价值重心正持续回归“创新与科研”。
医药行业的未来,正从政策驱动走向科技驱动、从资本导向转向价值导向。创新药、AI制药、出海战略与智能制造将成为下一个十年的四大支柱。而薪酬结构与人才版图的变化,正是这场产业裂变最具温度的注脚。
创新是恒久的增长引擎,人才是最稳的核心底盘。在新的周期里,唯有持续创新、拥抱智能、布局全球,方能在这场“重构与跃迁”的时代浪潮中,乘风破局。